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事故的原因分析與明心見性

看到以下文章

意外事件的原因與層次
摘錄:
每一個意外事件的原因都可以分為兩層。顯性(active)錯誤:直接觸發意外的人事物。另一個更重要的層次是潛伏(latent)錯誤:事件脈絡中存在已久的設計、管理、組織與文化問題。人們容易注意到顯性錯誤,卻也容易忽略更重要的事實:因為存在著一系列的潛伏錯誤,顯性錯誤才可能引發意外事件。
談論這個題目,工安的人應該是專家 (至少經常練習事故分析....XD)

扣除掉官方交差了事型的事故分析之外(直接、間接與基本原因)

學界好像也沒高明到哪裡,他們把冰山底下的那坨(不知名+錯綜複雜的)東東稱呼為所謂「安全文化」、「安全氣候」或「安全管理制度
再用另一堆名為「安全領導」、「全員參與」、「訓練認知」」、「執行落實」與「獎懲機制」等名詞和觀念,來解釋「安全文化」這個東東(PS:"東東"在學術上被稱為"構念construct"參見此一slideshare page 15,通常使用問卷量表來測量這些構念,而構念最大的問題在於各自表述與沒有一致性)


Disclaimer: 以下靠腰文,未具專業參考價值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從統計的角度來看輔導的成效

先來看一個一般的例子



為協助事業單位提升職安衛管理績效,輔導訪視診斷之作法說明如下:
一、 現場訪視座談:

由專業安全衛生團隊人員臨廠與事業單位人員共同檢視職安衛管理系統文件紀錄、現場安衛設施及人員執行作業之狀況等,必要時,提出可強化職安衛管理系統及提升管理績效之相關建議或作法供事業單位參考。職安衛管理系統重點包含風險評估及控制、事件調查、績效量測、變更管理、採購管理、承攬管理、職業衛生、勞工健康及內部稽核等項目。
二、 實務諮詢:

依現場訪視座談結果或事業單位實際需求,提供安全衛生技術之實務諮詢服務。

整個計畫的目的是:協助事業單位提升職安衛管理績效

第一個問題:

如何證明此一輔導診斷”真的”&”顯著”提升了事業單位的績效?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左右風向觀察

這邊講的
右派是市場機制、開放與自由競爭的觀念/意識形態
左派是指政府計畫管制、平等與照顧弱勢的觀念/意識形態

首先先看
中華民國憲法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64#b
      第十五條 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

當人民的工作權沒有獲得保障的時候,誰該負責?
對照以下這則很有趣的新聞: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005618.shtml

求職無著 法國失業者要求國家賠償
法國6名失業民眾的律師昨天表示,他們本周將創造歷史,要求國家就業中心給予每人30萬歐元(約台幣1170萬元)補償,原因是這個輔導就業機構沒幫他們找到工作。 在逮丸,被迫放無薪假與長期失業的勞工也應該要申請國家賠償?

Disclaimer: 以下僅為個人趣味發想與思辯,煩請政治魔人勿入

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工作的意義543


請先看以下好文章
http://howtobeaotaku.blogspot.tw/2013/04/blog-post.html

摘錄:
工作就是生活

既然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工作,工作就代表著我們是誰、我們活下去的方法,以及我們是誰,那麼,我們又怎麼能把「工作」交給別人決定,不好好思考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呢?

也唯有如此,我才不會在夜深人靜的某個晚上,感慨於自己總是做著別人給定的事情,除了賺錢到底還剩下什麼。
我必須工作,也必須休息;我必須賺錢,也必須陪伴父母,更必須設法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我必須打拚,但也不用太拚,因為工作(舊的定義)並不是全部,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工作=生活」(新的定義)才是我的人生。


傳統或日式的職場工作倫理,彷彿老闆是餵養受薪階級的大恩人,為了報答老闆的大恩大德,所以領薪水的員工必須要自覺:每天提早半個鐘頭到公司,不但已經吃完早餐,還把自己的座位與業務整理好,上班不能講私人電話/逛其他543的匪類網址,更不應該手機拿到公司充電私用濫用公司的公用資源;應該每天早到遲退(=工作超時與加班)+一生懸命來效忠報答雇主。

西方績效與目標導向式的管理也好不到哪裡,雖然相對給予員工自主、自由、很敢給,但也很敢要求,今年的目標達成了,但明年永遠會有更難的目標要挑戰(達不到或遇到不景氣,砍人+裁撤不手軟)


偶然看到以下文章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IndepArticle.aspx?id=19150&path=h
我「還在學」人該怎麼活 撰文者金惟純

摘錄:
世上所有東西,累積過多時,都會讓人越來越大、越重、越硬、越固著,弄到最後,卡在原地,哪也去不了;世間只有慈悲和智慧,是不嫌多的,越多就讓人越小、越輕、越軟、越流動、越有能量,到最後能心想事成,想去哪、就去哪。我當然離此境界甚遠,但因已在路上,所以知道一二。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眼界轉動世界(還是讓世界轉不動?!)

是說前一陣子某家國內航空公司找來金城武拍廣告
(結果反而造成大家不坐飛機、改坐火車去台東池上找那棵金帥哥乘涼的樹);

裡面有句台詞說:「你的眼界可以轉動世界」



這句話可以負面詮釋為:
你的眼界也可以讓世界轉不動  ==>限制了家庭、組織企業或國家的進步和發展

以管理這個領域來說,80多年前的霍桑實驗
讓人看見除了金錢誘因之外的工作動機影響因素

現在回頭看這個實驗,或許覺得當中的研究假設單純到有點蠢;
然而再看現代工商組織與企業的運作,卻還是信奉金錢的這個誘因,與單純的獎懲的行為理論。




主事者(老闆與人資主管)對於人類行為的認知不足,自然必須承擔下有對策的扭曲惡果;眼界不夠當然只能原地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