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筆記-槍炮、病菌與鋼鐵(一)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69715

這本書是「西方憑什麼」的前傳先前已經讀過這本書,再回頭來寫下筆記,超佩服作者的博學、毅力、發問的問題與論證 

人類社會的命運指的是人類社會的不平等
而各大洲自然資源與生物地理的不平等,讓各地社會發展在起跑線上就有了落差。 

人類的文明從不同個體與族群的互動中累積與發展。

 

 

前言 亞力的問題

一九七二年七月,我在新幾內亞(New Guinea)沙灘上漫步。那時,我在那裡研究鳥類的演化。我已聽說當地大名鼎鼎的政治人物亞力(Yali)也在這兒活動。一天,我們碰巧在同一條路上,一前一後地走著,後來他追上了我。我們同行了一個小時左右,而且有說不完的話。 

亞力話鋒一轉,考起我來。這人從未離開過新幾內亞,教育程度也僅止於中學,卻有一顆永遠無法滿足的好奇心。首先,他想知道我在新幾內亞的鳥類研究(包括可以得到多少酬勞)。我向他解釋,過去幾百萬年來,不同種類的鳥移居至新幾內亞的情況。他問道,在過去的幾萬年中,他的祖先如何在新幾內亞落地生根?又,近兩百年來,歐洲白人如何使新幾內亞淪為他們的殖民地?
本書1997年出版,作者用25年回答以上問題
 
最常見的解釋,就是假定族群間有生物差異
 



對於現代世界中的不平等,套用亞力的問題,我們可以問:為何財富和權力的分配是以今天這種面貌呈現,而非其他形式?例如,為什麼越過大洋進行殺戮、征服和滅絕的,不是美洲、非洲或澳洲的土著,而是歐洲人和亞洲人? 

關於當今世界不平等的問題,我們可以重述如下:為何各大洲上人文發展的速率迥異?那些不同速率構成的人類歷史基本模式,也是本書的主題。 

運用歷史解釋和解釋歷史是兩回事。了解往往是為了改變,而不是為了重複或延續。心理學家努力了解謀殺犯或強暴犯、社會史家了解「滅族」事件、醫生了解造成疾病的原因,都抱著同樣的目的。他們並不是為謀殺、強暴、種族滅絕和疾病辯護而研究,釐清了導致這些慘劇與悲劇的因果鎖鏈之後,才能設法打斷那條鎖鏈。

其次,認真對待亞力的問題必然要採用以歐洲為本位的歷史觀,結果當然是吹捧西歐人的業績,執迷於西歐與歐化美國在今日世界的卓越地位。然而,那種卓越地位不過是過去幾個世紀打造出來的。

第三,「文明」和「文明的興起」這種詞彙會誤導讀者,以為文明是好的,狩獵─採集部落生活是悲慘的,而過去一萬三千年的歷史見證了進步──逼近真善美境界的發展!其實,我並不認為工業化的國家比狩獵─採集部落「高明」到哪裡。也不認為從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換成使用鐵器的國度,就代表「進步」。至於增進人類福祉云云,更是無稽之談。我在美國和新幾內亞村落的生活體驗,讓我明白:文明是福是禍實在難說。
 

今天,西方社會中的一些角落裡可以聽到公然譴責種族主義的聲音,然而許多(也許絕大多數)西方人私底下或潛意識裡仍繼續擁抱種族主義。在日本和其他許多國家,公開支持種族主義的解釋,更是不必抱歉的。甚至連受過教育的白種美國人、歐洲人和澳洲人,一討論到澳洲土著,也不免認為他們比較原始。

各族群間是有技術發展程度的差異,但是並沒有可靠的證據可以證明各族群間有智力的差異。其實,那些仍在「石器時代」生活的族群,智力非但不比工業社會裡的人遜色,或許反倒更勝一籌 

我對新幾內亞人的印象是:他們比西方人聰明。我有兩個理由支持這個印象,一說你就明白。第一,幾千年來,歐洲人生活在人口稠密的社會中,中央政府、警察系統和司法制度一應俱全。在這種社會中,傳染病(例如天花)長久以來一直是主要的死因,謀殺反倒比較不尋常,而戰亂是變態而非常態。大多數歐洲人,只要熬過傳染病的侵襲,就不再受死神的威脅。他們就可以把基因傳給下一代。今天,西方人嬰兒,不管他們智力或基因的品質,大都不受致命傳染病侵襲,順利傳宗接代。相形之下,新幾內亞人的社會,人口稀疏,只能在稠密的人口演化的傳染病,根本無從生根。新幾內亞人的死亡原因,向來以謀殺、部落間的長期戰爭、意外、食物不足為大宗。 

在傳統新幾內亞社會中,聰明的人比較有機會逃出鬼門關,傳遞基因。然而,在傳統歐洲社會中,傳染病篩檢出的不是智力,而是與基因有關的身體化學。例如,血型為B或O者,對於天花的抵抗力就比A型的人來得強。也就是說,針對智力的天擇壓力,或許在新幾內亞社會中表現得更為赤裸裸。相較之下,人口稠密、政治組織複雜的社會,天擇鑑別的是身體化學。

新幾內亞人也許比較聰明,除了前面談的遺傳因素,還有一個原因。現代歐洲和美國的兒童,花了太多時間在不必動用大腦的娛樂上,如電視、收音機和電影。一般美國家庭,每天電視開機的時間長達七小時。相對的,新幾內亞的孩子在傳統社會中,根本沒有機會接觸那種「被動娛樂」。他們只要不睡覺,就會主動的做一些事,像是與人說話或玩耍。幾乎所有的兒童發展都強調:童年的刺激和活動有助於心智發展;不可逆的心智障礙,與童年的刺激不足有關。新幾內亞人比較聰明;這個非遺傳因素扮演了一個角色。 

也就是說,就智力而言,新幾內亞人先天上或許要比西方人強;可是就後天條件而言,新幾內亞人不受文明之害,不像工業社會大多數的孩子,都在不利於心智發展的環境中成長

 

各族群的歷史循著不同的軌跡展開,優劣勝敗是環境差異所造成,而非生物(智商、生理與基因)的差異

 

 

PART 1 從伊甸園到印加帝國

 

第一章 人類社會的起跑線 

回到七百萬年前,人類與黑猩猩分化與文明興起之前的世界
各大陸上的族群,起步時間不同。
 

人類從700萬年前起,大約在非洲生活了五、六百萬年,然後才走出非洲、逐漸散居全球。第一個走出非洲的人類是直立人。 

大約在50萬年前,人的型態出現了新的變化:智人
智人不同於直立人與現代人
智人最重要的文化業績-用火與粗糙的石器
當時澳洲與美洲尚無人跡=>造船與生活在冰天雪地,不是智人所能勝任。 

50萬年前之後,非洲、歐亞大陸西部和東亞的智人開始分化 

13-4萬年前有居住在歐洲和西非的尼安德塔魯人,腦容量和現代人一樣大,會埋葬死者、照顧病人

同時期的非洲人類,體型型態更接近現代人,石器和尼安德塔魯人一樣簡陋、狩獵技術不出色、不會捕魚
 

5萬年前人類智能大躍進,出土克羅馬儂人用鴕鳥蛋殼磨成串珠的項鍊、針、刮刀、弓箭-在生物體型、行為或心靈上,已和現代人無異。

當時人類的飲食進步,房舍與織物證明人可以在寒冷第代當中存活,也有餘力可以壁畫、雕像等藝術。 

10-5萬年前人類的產生智能大躍進,原因與發生地理位置仍有爭辯

原因說法一:
發聲腔的演化,讓人類產語言,語言進而刺激大腦、溝通與認知能力的發展

原因說法一:
大腦容量演化變大,自然而然產生智能
感覺是雞生蛋蛋生雞的爭辯 

地理位置說法一:
緣起於非洲,擴散至歐洲,現代智人取代了尼安德塔魯人

地理位置說法二:各地族群平行發展 

Wiki人類起源

1.智人
2.尼安德塔人
3.早期人科
 
5萬年前,人類移民澳洲與新幾內亞的意義
1.第一次使用船隻與水運
2.第一次地理擴張,離開歐亞大陸
3.造成澳洲大型生物滅絕(how 未知)=>讓澳洲土著沒有馴化家禽家畜的機會 

 

西元前一萬兩千年到1萬五千年,人類經過白令路橋進入美洲之後,從美洲北到南14000公里只花了不到1000年的時間,推論原因:
狩獵採集族群-約需250公頃支撐一個人=>整個美洲約容納1000萬人=>第一批移民100人,人口年成長率1.1%計算約不到1000年可以達1000(人類在無人煙的區域,人口增長率可達3.4%/)

同樣消滅的許多美洲的大型哺乳類動物=>讓美洲土著同樣失去馴化家禽家畜的機會

 

 

什麼是發展的優勢?

起步早:非洲

土地廣大:美洲或歐亞大陸

適應海洋:澳洲/新幾內亞 

西元前1.1萬年,每個陸塊上的人類族群都有機會,很難預見誰會在萬年之後領先(奴役其他族群)

 

 

 

第二章 歷史的自然實驗

把島嶼當成實驗室,看看環境在一個比較小的時空中,對於人類演化與歷史的影響(2300年前,玻里尼西亞人的祖先散居南太平洋,短短數千年之內,同一族群演化出形態迥異的社會)

骨肉相殘的真實故事-毛利人VS莫里奧里人

玻里尼西亞人居南大西洋各島,一部分的玻里尼西亞人跑到查山島去開拓就成了莫里奧里人,而其他大部分的玻里尼西亞人居住在紐西蘭北島的則成為毛利人,這兩群玻里尼西亞人分別往不同的方向演化;莫里奧里人移居之初,也是農業社會生活型態,但所居住的查山群島較寒冷,所帶來的熱帶農作物無法生長,生活型態只能退化為狩獵採集的,對於戰事,一無所知,更沒有強力的領導與組織;小島面積有限,大約只能維持兩千左右的人口數,為了減輕人口壓力,甚至還閹割男嬰,以成就一個原始平靜的社會。

相較之下,溫暖的北島適合農業,島上毛利人屬於人口稠密的農業社會,地狹人綢與鄰近地區發生激烈爭戰,養活一批工人、兼差士兵與首領,科技與武器先進,也有強勢的組織與指揮。 

北島與查山島上的玻里尼西亞人各自演化,500年後澳洲的海豹獵船把查山島的存在告訴北島的毛利人,讓900毛利人組隊航向查山島,莫里奧里遇到毛利人入侵,沒有第二種可能(一年內即被屠殺殆盡)。 

案例啟示:
先天環境在短時間內對於各族群在經濟、科技、政治組織與軍事技術造成顯著深遠的影響與落差。
 

波里尼西亞群島



各島嶼的環境變因差異:
氣候(熱帶=>亞南極)
地理形態
(高山峻嶺、熱帶雨林或乾旱、珊瑚礁島)
海洋資源
(如有瀉湖與珊瑚礁)、面積(無人島或迷你大陸)
島嶼的完整性與隔離程度

 

以上環境變因反應在人口密度上:

採集部落:每平方英哩5人以下

農業地帶:每平方英哩約30(每平方公里約10)

密集農業的島嶼:每平方英哩約120(每平方公里約40)

農業條件佳的夏威夷:每平方英哩約300(每平方公里約100)

 

天然資源最大可支撐人口數
台灣面積:36193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0.3861平方英哩
36193*0.3861*300(假設有如條件佳的夏威夷)419

中國大陸面積:9,597,000平方公里
9,597,000*0.3861*20(介於農業與採集)74108萬人

Hint:
台灣與大陸的人口數都遠超過土地所能支撐(=沒有安全餘裕...)

 



政治單位 和人口總數(=人口密度*島嶼面積)與島嶼完整性/隔離程度有關
小而隔離的島,全島是一個政治單位

大島可能因為人口散居或地形崎嶇而分成好幾個政治單位

政治單位最小幾十人,最大四萬人

 

人口總數與人口密度,影響各島嶼的科技、經濟、社會與政治組織

如果地理條件好,人口密度高,則可以供養閒人:首領、神職、士兵,社會階層與習俗也越複雜,進而征服與控制附近的小島。 

波里尼西亞群島間的衝突,示範了環境因素對於優勝劣敗的影響,規模放大到各大洲是否如出一轍?

 

另外的idea:
如果人口密度、土地面積決定了一個島嶼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組織型態

放到企業公司上,是否產業的生產特性(craft, mass continuous, repetitive, 知識創意服務)、市場規模與毛利率也會dominate其中公司的組織與文化?

每家公司的組織與文化雖然是隨著時間演化的結果,但受到其產業背景脈絡的影響?(不同產業有其適合的組織形態與文化)

 

 

 

第三章 卡哈馬卡的衝突 

用印加帝國的例子來看近因與遠因。哪些遠因導致了近因?歷史是遠因的後果嗎?為什麼不是顛倒過來由印加帝國的人俘虜西班牙的皇帝?


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變遷發生在美洲新世界:歐洲白人與印地人的消長

1492年,哥倫布發現加勒比海群島
1520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阿茲特克,引發天花的流行
1526年,天花肆虐印加帝國,卡帕克皇帝與多數大臣喪命=>阿塔花普拉與同父異母兄弟華斯卡整奪王位,爆發內戰
1532年,印加帝國(新世界的代表帝國)國王阿塔花普拉 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遠征軍領袖皮薩羅(底下是一批烏合之眾)相遇

 

62名騎兵,106名步兵,如何擊潰8萬大軍?

馬匹、槍砲對於印地安人而言,前所未見

國王阿塔花普拉自信自滿/天真/對於歐洲人完全不了解、皮薩羅奸詐(宣稱會面是為了建立和睦關係與宣教)

馬匹槍炮的威力遠勝於印地安人步兵與冷冰器(馬匹戰力與速度完勝步兵,公元4000年即已證明,騎兵的優勢持續到冷冰器時代結束)

部分土著視西班牙人為神明

西班牙人面對的是分裂的印加帝國

 

 

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的近因

槍炮武器、馬匹

來自歐亞大陸的傳染病、航海技術

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與文字

 

 

歷史上唯一能夠抵禦歐洲人的美洲土著,就只有那些知道利用馬匹與槍砲的部落

Ex:1876 蘇族戰士殲滅卡斯特將軍的聯邦軍

馬匹和來福槍都不是美洲土著本來所擁有的,而是歐洲人所引進,印地安部族知道這些東西的威力之後,他們的社會也跟著起了變化。

沒有留言: